为何“受伤”的总是牙?盘点妈妈最关心的牙齿问题!

  牙齿关系到孩子的样貌、发音问题、饮食健康以及自信心,是其成长过程中不可忽视的重要一环。但是,随着孩子慢慢长大,各种各样的牙齿问题也找上门了,不是出牙晚,就是患龋齿,或是乳牙早失、不齐,让人烦不胜烦。那么,这些常见的牙齿问题你都了解吗?又该如何妥善解决呢?

  乳牙迟萌,为哪般?

  “长牙”作为宝宝成长的标志之一,一直以来都颇受各方关注。有早早出牙的宝宝,也有宝宝的乳牙“千呼万唤没动静”,着实愁坏了妈妈。其实,因个体差异影响,宝宝的乳牙萌出时间是有早有晚的,判断出牙是否过迟,应先弄清楚乳牙的出牙时间:一般6-7个月宝宝会萌出第一颗牙齿,直到出满20颗牙才算乳牙萌出完毕。只要1岁之前长出乳牙都在正常范围内,但如果宝宝比正常萌牙区间晚6个月或该成对出现的牙齿6个月内没有出齐,就要有所警惕。一方面,妈妈可以找专业医生对宝宝的牙齿发育状况进行评估,逐一排除遗传、外力、疾病等因素;另一方面,也要考虑是否是营养不到位惹的祸,比如组成牙齿的主要成分--钙元素,宝宝缺钙会影响骨骼和牙齿的发育。当然,最重要的还是维生素AD的充足摄入,维生素D是钙的“搬运工”,可以促进钙吸收,使钙质有效到达骨骼和牙齿,减少钙流失。维生素A对牙齿发育也很重要,一旦缺乏会使牙釉质发育不良,阻碍乳牙的正常生长,同时也会影响出牙时间,造成出牙迟缓。

  乳牙患龋,治不治?

  有数据显示,在儿童常见疾病中,乳牙龋齿发病率处于第一位。尽管形势不容乐观,但还是有很多妈妈抱着“乳牙迟早要换,龋齿不治也没关系”的想法,认为宝宝换牙后就可不治而愈。实际上,在乳牙的使用期内,恒牙就已经像胚胎一样埋在乳牙的牙根下面,龋齿带来的炎症有可能侵袭恒牙胚,不仅影响恒牙萌出时间,还会导致萌出顺序错乱,影响牙齿美观。而且,牙齿龋坏引起宝宝咀嚼问题,也会增加肠胃负担,影响消化和营养吸收,长此以往可能造成发育迟缓,同时还可能影响面容。龋病的发展过程,不是“质变”而是“量变”,如果能早发现早诊治,就能免去许多不必要的麻烦。日常生活中,妈妈要注重宝宝的口腔清洁和饮食控制,正确清洁牙齿,减少甜食和含糖饮料的摄入,改掉含奶睡、不漱口等不良习惯。此外,维生素A也是预防龋齿的关键,可以促进蛋白质的生物合成和骨细胞的分化,一旦缺乏易造成牙齿脱落、参差不齐、牙釉质发育不良、更易龋齿等。考虑到维生素AD对牙齿生长的促进保护作用,妈妈更应遵从医生建议从宝宝出生起每天一粒伊可新维生素AD滴剂,至少坚持服用到3岁。

  乳牙不齐,整不整?

  造成乳牙不整齐的因素有很多,遗传因素是一方面,更多的是一些后天的不良习惯。比如有些宝宝喜欢吃手指,“口欲期”时宝宝吃手是好事,但若超过3岁还有这样的习惯,就有可能引起乳牙位移,导致上牙牙齿咬和不正,甚至形成开合牙;宝宝躺着吃奶瓶容易形成舌头前伸的习惯,导致下颌骨发育过度,上颌骨发育不足,变成“地包天”;如果宝宝吃的食物过于精细,造成乳尖牙磨耗不足,也会造成牙齿不齐;习惯用口呼吸的宝宝,舌头会代替嘴唇抵在上下排牙齿之间,导致切牙外突……这些都有可能造成乳牙发育不齐,影响宝宝咀嚼功能和将来的脸型。尽管大多情况下,宝宝乳牙不齐可以不做处理,但有些情况也要及时矫正,尤其是3~4岁宝宝极易出现的乳牙反颌(地包天)畸形,错过黄金治疗期可能要通过手术才能矫正,到时受苦的还是宝宝,所以一定要定期看牙医,听从医生建议。

  乳牙早失,管不管?

  正常情况下,孩子到了6岁左右,乳牙就会开始自然松动脱落,取而代之的是恒牙开始萌出。但也有部分宝宝,由于龋齿或其他外伤导致乳牙过早脱落或拔除,这就是乳牙早失。乳牙脱落不仅影响咀嚼功能,给龋齿留下可乘之机,还会导致邻牙齿发生位移,影响后继恒牙萌出或是恒牙出牙不齐,最终导致牙列畸形、牙列拥挤、咬合关系不良等后果。因此,如果宝宝乳牙过早脱落,最好到口腔科做详细检查,一般会建议做“间隙保持”治疗,可以防止邻牙向丧失部位倾斜和对合牙伸长,保证继承恒牙正常萌出,避免牙齿阻生或牙列拥挤等畸形的发生。

  保护牙齿不是一朝一夕的事,需要妈妈们的悉心呵护与照料,可别再让宝宝的牙齿“受伤”了哦!

还有疑问吗?请留下您的问题,15分钟内回答您!